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林少彬

介绍《粤海清庙:建筑与历史的对话》


留住岁月的痕迹


图文:林少彬


新加坡的图书馆里有不少介绍世界古代建筑的专集,但是还没有见过介绍南洋传统建筑的书本。


旅游书籍里也有不少介绍名刹古迹,却不见介绍古庙里所采用的建筑工艺的书本,要想找一本有关“如何修复”古迹的书,更是难上加难了!


图1:在修复现场督工的杨副教授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系副主任杨茳善副教授(图1,戴白色安全盔者)将他一共花费约5年时间(2010~2014)在粤海清庙主持全面修复工程中,细心考究,精心修复的宝贵实战经验,图文并茂地著写成《粤海清庙:建筑与历史的对话》(图2)一书,带给南洋文化遗产爱护人士一份难得的礼物。我们有幸参加杨教授于2020年2月6日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奥登剧场(Oldham Theatre)举办的新书发布及对话会(图3),获益匪浅。


图2:《粤》书封面特写


图3:左起作者杨茳善,书本设计总监杨兹钱和大会司仪林仁余


《粤》书不但带读者走入粤海清庙游览,而且把这座古庙建筑内所使用的九种潮州建筑工艺,“拆开”来给读者欣赏!我们只要坐在舒舒服服的沙发上,就能够观赏到屋顶上的“瓦作”,横梁上的“木作”,屋脊上的“嵌瓷”,门墙上的“灰塑彩绘”,门额、门框上的“石作”等等。


从杨副教授那儿我们也得知,一项“修复工程”是否成功取决于“保留了多少历史遗存”。犹如我们常常在外国的旅游景点看到的悲剧“拆的都是真的,盖的都是假的”。其一,古迹修复中最难平衡的地方,成败完全凭靠第一手历史记录的完整度;其二,业主对其建筑的态度;以及其三,修复师的经验。图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副局部腐烂的潮州金漆木雕建筑构件,如果采用更换整个构件的话,是既省事、省时,又便宜的做法。但是为了要保留粤海清庙的历史,业主特地从潮州请来了木雕师傅,按照旧作品的原样,在腐烂的部位,以新木嵌接,并雕刻出吻合原图的图样,然后才再贴上金箔等。


图4:新木嵌接,保存岁月的痕迹


所以整个修复工程结束之后,容光焕发的粤海清庙既美丽迷人但是又似曾相识。这或许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4年颁与“亚太文化资产保存优异奖”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那么,这座超过190年历史的粤海清庙有些什么建筑特色呢?


根据杨茳善的研究和考察,粤海清庙拥有以下三大特色:


第一:“中外之最”-屋面嵌瓷工艺(亭台楼阁和故事人物)

第二:“新加坡之最”-新加坡最精细的潮州金漆木雕

第三:中国南方的“对场作”传统建筑工艺


首先,当我们一踏入粤海清庙时,双眼立刻会被它屋顶上那热热闹闹的七彩嵌瓷作品所吸引,有两对腾云的飞龙,22座各有其特色的亭台楼阁,大大小小百多尊的神仙英雄人物,简直像座欢乐园(图5)。根据杨副教授的田野考察,中国台湾和东南亚一般上嵌瓷只装饰在屋脊或垂脊之上,像粤海清庙用上半个屋面的案例则仅此一家,非常珍贵。


图5:金融闹市之中的民间故事“群英会”(天后宫屋顶的一角)


关于潮州金漆木雕,《粤》书第100页介绍道:“粤海清庙的潮州金漆木雕精美绝伦,堪称岛国之最”。并举“潮州狮”为例,首先是“厅狮十二两头”的特点(图6)。


图6:潮州狮


狮头宽而凸,鼻大嘴阔,狮身有三头幼狮环绕,狮嘴吐雾,云雾之上还有三个人物。


紧接着,《粤》书在第103页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对场作”,一种流传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建筑营造模式。作者解释道:“所谓‘对场’,即是将建筑分为左右,或前后两边,并由两组不同的木匠师傅分别营造,再由两组合力完成整座建筑......有关对场作的原由,除了一般认为是彰显业主的财力之外,更可能是希望透过同场竞技,让各(个)别匠师展现其绝活......上帝宫前殿与拜厅的对场作最为精彩。上帝宫前殿左右栋架,即东边的龙爿与西边的虎爿,两边的异形之差最为明显。龙爿异形以离纹卷草饰,虎爿则是无斗异形。”(图7)


图7:上帝宫前殿,图右是东方龙爿,图左是西方虎爿,东西对比,龙争虎斗。


《粤》书不但为读者提供古迹修复的世界级“金牌”经验,书本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从封面,封内,排版,用字,用色,都力图突破传统“中文书籍”的框框,在两位既年轻又有个性的杨专家的合作之下,一本既养神又养眼的中文书诞生了!


祝愿杨博士的珍贵经验今后能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地百花盛开!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