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林任君

一则有关欧思礼路38号的电邮

2017年7月3日,李显龙总理在国会发表了一份长篇“部长声明”,针对他的弟妹就欧思礼路38号李光耀故居的去留问题以及一些相关事项,对他和政府作出的公开指责,进行详细的澄清和反驳。


李总理发表声明后,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冗长的辩论。在会议中,人民行动党特地解除了党鞭,让全体议员能够自由提问和发言,使这场辩论尽量彻底和公开。总理说,这样做是希望达到问责的目的,“以便消除事件所带来的疑问,加强公众对体制和政府体系的信心”。


当天的辩论很热烈,总理和几名部长也逐一回答了议员们的提问和质问。辩论的详细内容已经在各主流媒体上很完整地报道了。事实上,有关欧思礼路38号去留争端的起因和经过、后续新闻等,这些年来也都已在主流媒体上详尽报道了。


因此,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讨论这栋房子的去留问题,而是要针对总理在“部长声明”中引述的一则电邮,稍作阐述。


总理在那篇声明中说:“2011年3月,我父亲询问了一些报章总编辑的意见。所有总编辑的回应都一致:考虑到房子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遗产价值,他们希望房子能保留。”


他还点名《联合早报》和马来文报纸《每日新闻》的时任总编辑,并引述我们在电邮中回复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的话,说明我们都希望房子能保留下来。


紧接着,他说:“这些都不是我父亲希望得到的答案。”


在总理发表国会声明的当天,早报记者采访我,要我忆述电邮的内容,我就凭记忆大致说了一些。


新闻在隔天见报后,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兴趣,纷纷来“关心”。他们除了询问有关房子去留的问题外,也好奇地提出了像“李资政时常和你们通电邮吗?”这样的问题,或凭刻板印象发出了“你们竟敢反对他呀!”的惊叹。


由于当时这个课题很火热,某些方面的情绪也颇为高昂,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社交媒体更是火上添油,乘机胡乱炒作抢眼球,我就不想多说了。


近几年,这个课题已沉寂下来,但每当有关这栋房子的新闻偶尔出现时,朋友还是会问起那则电邮。既然已经事隔11年,而总理也已公开了电邮的主要内容,也许现在是时候在“四脚亭”这个讲古场向四野乡亲们交代一下了,就当作一个历史脚注吧。


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那则电邮是在2011年3月17日晚上发出的,写给一名高级公务员,同时抄送给一些人,除了几名官员之外,就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旗下报章的几个总编辑,我也在其中。


李资政在电邮中开宗明义说,欧思礼路38号将在他离开之后拆除,他建议按这栋房子的比例建造一个模型做纪念,因为一些“影响和塑造新加坡前途的重大决定”曾在屋子里做出。他还列举了一些例子。


他写道,他还记得哪些人参加了在地下层饭厅进行的讨论,他认为这些都应该进行口述录音并抄录下来,存进国家档案馆。


他希望那名高级公务员愿意做这件事。


在电邮尾端,他特地问“报业控股的总编辑们”(SPH Editors):“你们有什么想法?我去日无多,而我的经历值得记录下来。”


既然被李资政这么问了,当然就必须答复。


当晚审阅完早报隔天见报的大版后,我就开始回复他的电邮。我是这么答复的:“与其按比例建造一个欧思礼路38号的模型,不如将原屋保留下来,变成一个博物馆,像晚晴园那样,不是更好吗?重建的模型无论怎么像原屋,并不具有同样的价值,也不能取代它。假如我们当初没有保留那栋孙中山居住过、并在里面策划那些最终导致中华民国诞生的起义的别墅,在来临的10月,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恰当又有意义的场所来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了。我知道您已作出了决定,但我希望您能重新考虑。”


我是第一个回复李资政电邮的人,发出时已是隔天(3月18日)凌晨时分了,发了电邮就关电脑回家。


第二天(18日)早上,我看到李资政回复我的电邮,内容与他过去公开谈的原因差不多,大意是:这栋房子已经很老旧,将近100年了。它并没有坚固的地基,木梁和木质地板滋生白蚁,而每当附近有打桩工程时,部分墙壁就会裂开,要维修保持良好状态非常昂贵,尤其是让人们在屋内践踏的情况。他不想让这栋房子成为政府的长期负担,因此决定最好是将它拆除。


接着,他问道:“我错了吗?其他人有什么意见?”


我也看到了其他几名总编辑在我之后对李资政的回复,他们也都认为这栋有历史价值的房子应该保留。


我注意到,李资政在回复我的电邮时除了“回复全部”(reply all)之外,也抄送给多一些人,包括他的子女和媳妇。


我也看到了他的个别子女的回应,除了重申反对保留之外,语气中似乎对外人的参与感到不悦。


我的任务只是答复李资政的询问,回了电邮就完成了任务,无须再多说,因此没进一步回应。


我是以早报总编辑的身份,凭我作为一名有30多年经验的新闻工作者的认识,给予李资政诚实专业的答复。在新闻生涯中,我也曾经受邀加入一些法定机构的董事会或政府部门的委员会,包括城市重建局(URA)和古迹保留局(Preservation of Monuments Board)。参加这两个机构,让我有机会了解保留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或建筑特色的建筑物的法律规定和考虑因素,并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这是我在新闻工作以外获得的知识。


无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或一名有关保留建筑问题的公共事务参与者,我都毫无悬念地认为欧思礼路38号值得保留、应该保留,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攸关新加坡历史的一些重大决定都是在那栋房子,尤其是地下层饭厅做出的,包括1952-54年间关于成立人民行动党的讨论,1961年李光耀等人与行动党左翼的决裂而导致社会主义阵线的成立,1962-63年有关如何通过合并成立马来西亚、与中央政府联手打击社阵与亲共势力,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等等。


保留这类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除了文化意义之外,其实也是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建筑的主人也不能在没有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下自行拆除。(李光耀后来也同意不拆房,只是重新装修。)


因此,当李显龙在国会声明中说“我很为难,既是李光耀的儿子,也是总理”时,我很能够理解他的处境。


他说:“在这双重身份之间,我处于两难,但我尽力做到公私分明。身为政府领导人,我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把家事和公事分得清楚。”


他感叹说:“李先生的精神遗产不仅是一栋老房子。他的精神遗产是新加坡和我们所维护的价值。……无论你是部长或是普通市民,无论你是总理或是建国总理的孩子,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针对他的弟妹选择就此事公开作出严重指责的做法,他以沉痛的心情说:“大家都觉得,家庭失和已经很不幸,更不幸的是,李光耀先生一辈子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精神资产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毁了,而这种精神资产是无价的。”


这件“家事”当年以这种方式公开爆发,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使新加坡的声誉和政府的威信受到损害,更让李光耀的一世英名受到玷污,确实令人心痛不已。我们只祈望这件事最终能获得妥善圆满的解决。


作者为《联合早报》前总编辑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