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范里

为了一口粮

若论食以安为本,试问何日方可安心呢?

1982年,乌节路丽都电影院开始放映《甘地传》时,极为轰动,可谓一票难求。母亲听说了竟然表示她也想去看。


我很惊讶。带母亲观看华语影片,还好理解。可是这次她要看的是部外国片。她没上过学,识字很少,听不懂英语,但她坚决要求我也给她买票。


为什么?因为圣雄甘地是她久闻大名的印度伟人。


母亲听不懂演员讲什么,我悄声讲解中,母亲突然指着银幕说:“你看那些山地的土色,这种地是种不出东西的,所以老百姓会穷。”看甘地纺纱,看他披一身白色土布走访穷乡僻壤,她说了一句让我为之震动的话:“甘地也为穷苦百姓做事。不过,印度需要像一个毛泽东那样的人……”


无独有偶,过不久,我读了一篇短文(记得是在《读者文摘》),谈到恒河边匍匐地上吻路人脚面只为祈求施舍一个卢比的众多贱民,作者竟也发出和我母亲一样的慨叹。这事一直印记在我脑中。


我母亲出身农村,她辨认那不长庄稼的土色,说明她保持了农事靠天吃饭的敏感度。但她九岁就南来,说出“印度也需要一个毛泽东”的见解,绝非道听途说的信口开河。当其时,移民海外的老一辈人的心里,毛泽东的确是解救老百姓于大苦大难中的典范。换个角度,彼时的印度移民,心中是不是也记挂着同英殖民统治者抗争使印度走向独立的圣雄甘地?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显然的,上世纪初至六年代初期,已经定居南洋——新马印等地区的华印族群,仍保持和祖籍原乡的紧密联系。不忘故土不忘亲情的情怀,在某些时期变相成为冷战思维乃至战争的牺牲品。荦荦大者,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以“肃清”行动,大举屠杀援助中国对日抗战的新马华人,其所犯下的累累血债,世人有目共睹。从根本上说,在上世纪后半期大多数已融入所在地社会的外来移民,在参与摆脱西方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和祖居地之间的联系,仍是斩也斩不断,休戚与共好比连藤的瓜。忘记这点,就不能理解什么叫血浓于水。年纪稍长的朋友,都记得长辈口中往老家汇钱的往事,那时的一分一角都是筚路蓝缕的命根。


好不容易,今夏能乘着新冠疫情防疫松绑的当儿,我回去阔别快四年的母亲出生地,和所有表兄弟姐妹相聚叙谈后,这才进一步了解到外祖母因为当家男人病故而无力收殓,不得不以四担米卖了两个亲生女,白米换来薄棺做后事。那是三年代穷困农民家庭的真实写照,我听舅舅说过那时山上都是土匪窝,共产党来把他们消灭了。


为了一口粮,母亲远赴重洋,做了我爷爷膝下的童养媳。


无可否认,今日的中国正如毛泽东《水调歌头》写的: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母亲还在世,相信我也不必多费口舌为她讲解“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意境。


当然,今日的印度,今日的南洋乃至整个亚细安也已今非昔比,这里就不加赘言。


不幸的是,新世纪走向共融多边合作的世界格局,却是遭遇突发的2019新冠肺炎疫情而使全球经济衰退;二是美国针对中国大搞贸易战,接着搞芯片禁运;三是突如其来的俄乌战争,造成全球粮食短缺价格波动之外,美国主导北约借势东扩远至亚洲来围堵中国,制造台海紧张等一连串事件,世界局势如坐过山车而跌宕起伏,随时面对突发危机。


广义上,今日的饭桌,少不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长臂管制等几道菜?而你曾否想过,为五斗米而危机四伏的文明世界里,仍生活着在极度贫困中的7亿多人?


为一口粮,还得和恶劣气候斗争,还得面对核泄漏,面对机械人,面对超音速,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变故。若论食以安为本,试问何日方可安心呢?


作者为本地作家

Comentario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