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邹文学

在仙台拜会鲁迅


校园里的鲁迅石雕像


去年10月底去日本东北旅游,趁游览仙台之便参观了东北大学。那是经朋友提醒:顺道去拜会鲁迅呀!


原来鲁迅当年就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便是今天的东北大学。我们先是在校园草场看到竖立道旁的鲁迅半身像,后来,便被带进大学史料馆的鲁迅纪念展示室。展示室在二楼,最少有20台长约2米的玻璃橱和看板,或摆或贴着与鲁迅相关的资料,文字简介和照片都有,有日文也有中文的说明,还包括鲁迅的学业履历书和入学志愿书,所志日期皆为1904年6月1日,118年前的文物了。


游伴说:“想不到鲁迅在日本这么受尊敬和重视!”


鲁迅在学校只待了十多个月,离开时刚升上第二年。他的第一年学业成绩不算好: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2.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83分,德语60分,物理学60分,化学60分。142人中列第68名。据1978年出版的《仙台鲁迅记录》记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考试严格,“一学年有近一半学生留级,其中又有近一半离开学校”,鲁迅的表现也颇难得了。


东北大学可算是日本著名大学之一,2002年还出了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中国留学生中也有一位泉州人苏步青,1927年数学系毕业,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他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和“东方第一几何学家”,1978年担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然而,历年东北大学的入学指南上,鲁迅先生的照片还是排在第一位。


藤野先生


我在展览橱窗里看到藤野严九郎的照片,也在离展览室约三百米之遥的阶梯教室里,看到他和鲁迅挂在墙上的大张照片。阶梯教室就是鲁迅当年上课的地方,我数了数共有十排桌椅。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尊崇的老师。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写的《藤野先生》,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外,也在文中热烈赞扬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他写道:“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对恩师的感激,藤野知道吗?出于好奇我上网追查,果然有答案。原来《藤野先生》后来收录于《鲁迅选集》,选集于1935年漂洋过海在日本翻译出版了。有一天,日本一个初中老师读到这篇文章,问他一个学生,这里写的“怕不会是你父亲吧”?孩子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这才知道,当年半途辍学的周君已经有出息了。


已经成为乡间诊所医生的藤野严九郎,当时并没主动联系鲁迅,也未宣扬自己与鲁迅的关系。直到第二年,鲁迅逝世消息在日本传开,藤野先生方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双手接过记者携来的鲁迅葬仪报道,恭恭敬敬地把它高举过头,先施一礼,再捧到胸前仔细阅读。”


我也在网上读到藤野先生后来写的《谨忆周树人君》。他说周君成绩并非很优秀,所以对他印象不深,只记得他上课非常努力。他指出,当时社会上仍有把中国人骂为“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而他“少年时代”“学习过汉文”,对中国先贤十分敬重,所以很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这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文末,他还情真意切地写道:“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深切吊唁……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藤野先生发表这篇文章时是1937年,日本已经对中国正式发动侵略,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文章还能见报,实在难能可贵。藤野先生是在1945年8月死于脑溢血,享年77岁。


在日本七年


在展示室看到的鲁迅照片,二十来岁吧——他是1902年21岁时东渡扶桑,1909年回国。照片里的他,双颊圆嘟嘟,上唇光滑还没留胡子,不失憨态,不过天生的一对浓黑眉毛,却已显得英气勃然。

展示室的展品

修复的鲁迅学业履历书

上解剖课的课室

鲁迅纪念展示室


上面提到的平凡社出版的《仙台鲁迅记录》,包罗鲁迅仙台留学时期各种资料,十分详细,厚达433页。


资料提到,鲁迅在仙台生活时经济还挺宽裕。当时仙台医专学生每月生活费一般需10日元左右,有20日元算富裕,周树人据说领有30日元。他闲时会去剧场森德座看歌舞伎表演,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站席看。医专附近有家点心店晚翠轩,里面还有报纸可看,“常见周树人坐在那儿,见到熟人就笑一笑”。


关于鲁迅《藤野先生》里提到的漏题事件,资料记载:“解剖学由敷波、藤野两教授担任,周树人的成绩是‘丁’,可见周树人得以晋级乃藤野先生做了手脚的谣传根本站不住脚。造谣者显然是因为嫉妒藤野先生对周树人的热心指导。”受访学生也认为,漏题事件是留级生的恶作剧,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对严厉执拗的藤野先生心怀不满。


另有文章指出,那时的鲁迅远离故土,被孤独感包围,来到据说与他故乡西湖景色相似的松岛,却还是无法排遣寂寥忧郁之情。我们到仙台的第二天,旅行社也安排乘船游览松岛湾近一个多小时,只觉得景色平平无奇,还号称日本三景之一,应是言过其实,风景确实不能与西湖相比。


鲁迅在日本的七年,前两年是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文,后来转到仙台读医科,约两年后又回到东京居住,从事他喜爱的文学活动,包括翻译俄国与东欧的文学著作,并写出《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文章。


日本的“鲁迅热”


显然,鲁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很一般,为什么日本学界对他那么推崇呢?


鲁迅虽然是中国人,对日本人来说却是很熟悉的作家,日本友人说最大的理由是和中国一样,鲁迅的作品一直被采用在教科书中。在日本,除了《故乡》选刊在中学的大部分国语教科书上,《藤野老师》也刊登在高中的一部分现代文教科书上。


就翻译与出版而言,鲁迅作品最先被译成的外文便是日文。网上文章报道,1922年由侨居北京的日本新闻工作者藤原镰兄在京创办的日文版《北京周报》,是译载鲁迅作品的第一家媒体。首篇译文《孔乙己》发表于该杂志1922年6月4日第19期上。1935年,《中国小说史略》《故乡》《阿Q正传》《呐喊》和《彷徨》的日文版,以及佐藤春夫和增田涉合译的《鲁迅选集》都已纷纷出版。而这期间出版的《阿Q正传》日译本更达四种,足见鲁迅著作日译之盛况。


鲁迅逝世后,他的作品更多地被介绍到日本。日本改造社在鲁迅病殁不到一周的时间,便编辑了七卷本《大鲁迅全集》,1937年8月全部刊印结束,较之于后来中国国内出版的《鲁迅全集》早了近一年。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虽然对文学创作审查严苛,坊间却依然出版了三部鲁迅传记:1941年小田岳夫的《鲁迅传》,1944年竹内好的《鲁迅》和1945年太宰治的《惜别》。《惜别》的取名,还是源自藤野先生在赠鲁迅的照片背后写的字。


太宰治撰写《惜别》最令我惊讶,他是日本著名颓废作家,曾读过其代表作《人间失格》,完全是另一种人生目标的作家。在《人间失格》里,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据说,书完成后不久作者还真的跳水自尽。


同时代一个文豪为另一个文豪写传记,据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罕见。不过,后来有学者指出,太宰治写《惜别》,是为日本内阁情报局与文学报国会而作。他在这本半传记体小说里将“大东亚共同宣言”小说化,曾被归为御用文学之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本的翻译出版界仍旧延续着“鲁迅热”。在全球领域,日本是出版鲁迅作品最多的国家。抚摸鲁迅在仙台的足迹,感觉日本人与日本政府是不同的。据研究,他生前一共结交了160多位志同道合、爱好和平、敬重中国、思想进步的日本友人。


作者为本刊编委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