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林少彬

新马沦陷80周年祭 · 密件揭示鲜为人知的真相


马来亚(含新加坡)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8日,也是在同一天,在苏联军队顽强抵抗下,纳粹德国放弃攻打莫斯科。

到了1941年底,中国抗日战争已持续近四年半,双方陷于胶着状态。欧战也进行了两年三个月。法国于1940年6月投降纳粹德国后,英国受到战争威胁,正与德国在北非展开拉锯战。

美国明显地站在英国一边,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首相于1941年8月14日曾发表共同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宪章对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然而该宪章的出炉,已经无法阻止日军的狼子野心。

东条英机已在11月5日得到对英美开战的“圣旨”,陆军即刻在第二天的11月6日抽调他们在日本和中国战场的部队,编制成用来攻打东南亚的“南方军”。海军也开始把准备攻击珍珠港的舰队结集于单冠湾,并且在26日早上朝珍珠港出发。日军同时也把攻击马来亚先头部队乘坐的船舰,悄悄地集合到海南岛三亚港。

——编者按

12月4日,承载着山下奉文第25军两万人的大船队,浩浩荡荡地从三亚港出发,南下直指马来亚。


12月8日凌晨2点左右,哥打鲁遭到猛烈炮轰,揭开了马来亚之战的序幕。紧接着,日军大批战机对美国珍珠港展开毁灭性轰炸。与此同时,新加坡实里达机场、登加机场和市中心遭到日军空袭。


太平洋战争爆发点


那么,到底是哥打鲁之役还是珍珠港战火,首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史书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什么是“偷袭”而不是攻击呢?因为日本是不宣而战,违背了海牙公约的如下规定:“除非有预先而明确无误的警告,彼此间不应开始敌对行为。”


日本攻打哥打鲁,事先曾通知英国吗?答案也是没有。那么,日本是先偷袭珍珠港,然后偷袭哥打鲁?还是同时偷袭两个地方?

根据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的档案《佗美支队战斗经过要图1941.12.8》记录,80年前的12月8日,日军第一艘登陆艇是在日本时间凌晨2点10分抵达哥打鲁海岸(图1,中央“ 二一”)。至于夏威夷,日军轰炸机是在凌晨3点25分投下第一颗炸弹,落在珍珠港的福特岛陆军机场上。也就是说,攻击哥打鲁比珍珠港早了1小时15分钟!(笔者注:佗美支队是第18师团的部队)


那么,从发动偷袭的时间看,太平洋战争应该是从日本偷袭哥打鲁开始,而不是从偷袭夏威夷引发?


是英国太窝囊了,还是美国太强大了?“珍珠港说”历来根深蒂固,我想原因有二:其一,日本人觉得这样说较有面子,所以自说自话,直至今日。其二,受害方的东南亚各国和加害方的日本,两方人民以及历史学者都默认了日本的说法,无人公开反对或要求正视历史。


为什么日本人会觉得“哥打鲁说”不够面子呢?原来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治家就开始鼓吹“脱亚入欧”,他们认为日本人种比亚洲人种(包括中国人)优越,大和民族应该等同于欧洲各大帝国的“先进”民族。当时的政府和媒体都已经开始鄙视中国,称之为“支那”,把中国人叫做“支那人”。这种鄙视中国之风虽然在战后曾有所收敛,但是近年中国崛起,他们又刮起抹黑中国之风。最顽固的例子就是至今仍然把南中国海叫做“南支那海”(minami-shinakai)。日本帝国连中国都看不起,自然不会把马来半岛上的一个小镇放在眼里!


其实,英国领地哥打鲁先被日本偷袭这个史实,牵扯到同盟国之间的誓约和责任问题。英国邱吉尔首相在接到新加坡将领白思华发出的被袭急报之后,为什么没在那珍贵的一小时窗口期,立即通知美国盟友呢?邱吉尔只要一通电话,美国很可能就能让那前来偷袭的小子偷鸡不着蚀把米,有来无回!当然,时间无法逆转,历史无法重写。80年前的那一天,英国和美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就有待历史学者深入研究和揭密了。


山下奉文如意算盘落空


英国人告诉我们,日军是在1942年2月8日晚8点半,开始强渡柔佛海峡,侵入新加坡。但是,这场攻城战的主动权已经不在英军手上,英军联合它指挥下的澳洲兵和印度兵,在马来半岛日军的逼迫下,节节败退54天,后退550英里(约900公里)。待日军推进到柔佛海峡,当时的英澳印守军已成了瓮中之鳖。几时开打的主动权,已完全掌控在日军第25军总司令山下奉文手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山下奉文在开战第一天(1941年12月8日),便一举击毁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所有英军机场。开战第三天(12月10日),在彭亨岸外还炸沉了英军主力舰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因此英军既丧失了制空权也失去海上补给能力。英国陆军总司令白思华,带着人数比日军还多出一倍多的英军,龟缩在新加坡岛上“等着被擒”。


负责攻打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山下奉文,为了要在天皇面前立大功,在还没攻下新加坡之前,就预告能提早抽调旗下的主力第18师团去加强缅甸日军的战斗力,也预告将会在2月11日,即日本的建国纪念日,攻占新加坡作为皇国大寿献礼。为了实现他的诺言,山下仔细地和参谋们沙盘推演了几遍,得出的结论是,从新山渡过星柔海峡,攻陷武吉知马咖啡山的英军阵地,从而逼使英军投降,只需要短短三天时间。


对山下来说,攻陷马来半岛只花54天,平均一天击退英军17公里,南北不到30公里的新加坡岛,三天足矣!正是因为如此,11减去3就是8,开战日期定在2月8日就是由此而来。出于战斗需要夜色掩护,因此选在晚上8点半开始行动。

战争中常使用英文大写字母X来代表某个军事行动的开始日期,称为“X Day”。笔者经过几年搜索,终于在日本国立档案馆找到了当年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即山下奉文的上级),在二战中参与编写的《大东亚战史马来航空作战》。书中第四章“作战实施(3)”里,收录了一张使用“X+3日”的新加坡攻略图(图2),证实了战后流传至今的故事。


就在2月8日晚8时半开战之际,山下奉文坐在柔佛苏丹皇宫里踌躇满志,激动不已。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再过三天,他就会成为大和民族的英雄,是日本帝国历史上第二位战胜白人帝国(英帝)的将军。第一回是在1905年1月,日本在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港战胜帝俄,过后日军统帅乃木希典将军成为民族英雄,邮政局为此发行邮票,日俄战争的胜利还被载入小学教科书。如今,事隔近40年,日本将再次战胜另一个白人帝国,向全世界证实了日本民族的本事,远远胜过欧洲白人,说不定自己的肖像很快也会印在邮票上。


那么,战场上的山下军队,真的能不出所料地冲锋陷阵,直捣市中心吗?


第二天,2月9日,他的三路兵马还算顺利,按照原定计划登陆新加坡,逐个击破路上的英军阵地。可是,2月10日,战场上出现不利日军的状况。从凌晨开始,日军被阻挡在武吉班让和武吉知马山西麓。双方陷入拉锯战,来回抢夺阵地,战事持续到11日夜晚,把山下的美梦砸碎。他的预言落空,颜面也在日本人面前丢尽。

日本邮政局事前准备好的纪念印章,只得匆忙修改文字,改刻成“昭和17年2月11日攻入新加坡市街”(图3)。可是,新加坡人都明白,倘若日军真的“攻入市街”,小小的市区怎么能撑住四天,直到15日才投降呢?


日本憎恨华侨为何事


为什么日本对新马的华侨特别仇恨?


笔者翻阅了不少日本国家档案馆公开的史料,好几年都没有收获。直到2019年春天,有幸一下子找到了两三件属于日本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档案。以下按照日期的顺序,逐个介绍:


第一件档案是东条英机的演讲稿,共有三页,日期为1942年2月9日(即日军铁蹄刚刚踏上新加坡北岸),档案首页特别加盖着【国家机密】和【决定】印章,题目是《新加坡攻略时的总理演说腹案》。


可是东条英机“文不对题”,只讲了一句和新加坡有关的话:“新加坡失陷后英美在东南亚的战略据点就覆灭了“,然后就跳到他的真心话:


✓ [第一] 对缅甸(战略):帝国对缅甸进攻的真意在于覆灭英国的军事据点,以及为了迫使重庆政府屈服,为此,必须切断英美的援蒋公路……(省略)


✓ [第二] 对印度 (战略)(略去)。


说白了就是,打缅甸是为了要灭中国,为了要灭中国,就要砍断滇缅公路。


第二件是关于对付华侨的政策,共四页,日期是1942年2月14日(即日军还不知道英军会否投降的时候)。首页加盖【极秘】和【决定】,题目为《华侨政策要纲》,是经由“联络会议决定”的文件。


图5为其首页,可以看到内容分成方针和要旨两个部分,方针只有一句话:要使华侨离反蒋政权,加强对我方的归服和贡献。


• 要旨:


[第一项] 华侨对策是华侨居住地的施策,在我方掌控之下,使华侨能够为日本帝国的国防必须物资的培养及取得做出贡献为主要目的,必要的话,施加适宜的政治压力,使华侨同情我方,积极提供协助。随着战事的推移,我方应该逐步控制华侨的社会势力。


[第二项] 对于占领地里的华侨,使华侨归服同情帝国的行政为主眼。华侨和中国本土的经济联系由我方指导之下继续保持,至于和中国本土的政治联系,除了反蒋运动之外,应该切断。


[第三、四项] 关于法属印支半岛和泰国……(省略)


笔者 推断,来到新马的日军相信就是拿着“施加适当压力”这几个字,任意诠释,大开杀戒。


改名昭南岛早有预谋


第三件档案来自于同一天(1942年2月14日)的同一个连络会议上,原来他们在白思华还没有投降的时候,已经事先批准了把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的提议(图6)。


这份机密档案的特点是只有单独一页,而且只谈到新加坡,只把新加坡岛/港/市改成昭南岛/港/市,不谈其他占领地,如“本是同根生”的香港。另一个特点是这一页在记述日本年号时,不写全称“昭和”,而是只用其首字“昭”,如图6右下角第一行“昭一七”(即昭和17年,1942年)。也正因为如此,恰恰凸显了“昭南岛”的“昭”字的字义和内涵。

根据1942年2月18日的《东京日日新闻》晚报报道(图7),东条英机在17日上午根据上述改名提案上奏昭和天皇,得到批准后于正午时刻由大本营正式发表,从此把新加坡岛改称昭南岛。新闻报道中还引用东条英机日前在国会的发言:“大东亚战争中马来半岛和香港同是英国多年的领土而且是东亚祸乱的基地。日本帝国为了彻底铲除祸根,更为了把她变成大东亚防御的据点。”更且“她是大东亚防御上绝对必要的地域,必须由帝国亲自掌控,”要使她从实质上也从名字上名副其实的与英国一刀两断,因此把她改称昭南。“昭”是昭和的圣代代表,“南”是帝国要经营南方的意思云云。


很明显地,“东亚祸乱”指的是不肯投降的中国。而要铲除的“祸根”指的是华侨和中国的血脉和根。


日军改变新加坡的地名,和独立后我国把绝后岛改称为圣淘沙是两码事。日本占领军不仅要改新加坡的名字,更要我们改认他们为亲爹,切断我们与中国和英国的历史,要不是美军在1942年5月中途岛大胜,受到挫败的日军有所收敛,相信日军将会逐步把新加坡“日本化”。


纵观以上几份机密文件,可以了解日军的想法和策略:要迫使中国(重庆政府)投降,就必须斩断滇缅公路,终止以新加坡华侨为首的海外华侨对中国的支持,从物资、金钱到血脉,统统都要切断。


日军眼中的滇缅公路只不过是“蒋政权延命的一根钢线”,由日本内阁管辖的情报局所在1942年2月18日出版的《写真周报》第108号的漫画版中,聘请漫画师石川进介描绘出了他们心中的这种看法(图8)。上段的粗绳旁写的是“滇缅公路”,日军锋利的刺刀之下哭叫着的是“蒋”(蒋光头=重庆政府)。原本认为一挥刀就能切断的细小钢丝,却怎么切也切不断,“作怪者”正是新马爱国的华侨领袖和老百姓,日军怎能不痛恨入骨呢!


有组织和高度保密的大屠杀


新马分家之后,很多历史都被刻意地切断。但是,山下奉文的第25军是负责攻打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他们在占领期的管理范围还包括苏门答腊。昭南特别市的管理范围甚至包括廖内群岛等。日本军对占领区华侨展开的肃清大屠杀,当然也不是个别的行动,而是全盘的阴谋。


首先,日军第25军先在新加坡大开杀戒,然后派两个兵团北上马来半岛。在新加坡,日军设有检证中心,查问之后便把“不良者”载去刑场屠杀。但是在马来亚,日军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围剿,不分男女老少。一般相信,新加坡的肃清是在三月上旬结束,但是马来亚的屠杀则一直延续到年底(日本国家档案),甚至还零星地出现在1943年(马国民间口述历史)。


和南京大屠杀相对比,我们能够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录影,但是80年来,从来没有人看过新马大屠杀的照片或录影带。这说明了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山下奉文从南京大屠杀事件“学乖”了,牢牢控制被隔离的各国记者,有计划地分散“刑场”,遮人耳目。


“马来亚之虎“兵分三路


为了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日军幕后的操作,有必要说明山下奉文旗下三个师团的背景。


有“马来亚之虎”称号的山下奉文,从北马南下时,其主力是第5师团(代号“鲤”)。从哥打鲁开始,兵不血刃占领槟城,再夺下怡保、吉隆坡,直达新山。1月11日,从关丹开始沿着东海岸南下的是第18师团(代号“菊”)。从吉隆坡附近沿着西海岸南下的是近卫师团(代号“宫”)。


鲤鱼是广岛的标志,第5师团的总司令部所在地,因此第5师团亦称“广岛师团”、“鲤兵团”等。他们成功攻陷新加坡之后,还获赐把华侨中学附近的一座小山头改名为“鲤城山”,原因在此。第5师团历史上在中国身经百战,曾沾边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其一个支队还参加过南京大屠杀。


菊是代表日本国的花朵,能够使用“菊”字的第18师团,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其兵源主要来自福冈县久留米。参加过1914年在中国青岛的日德争夺战,也曾占领广州等地。


宫指的正是首都东京的皇宫,由于基本任务是保卫天皇的禁卫军,因此驻扎在皇宫附近,兵源主要来自东京及附近地区,曾经沾边甲午战争之旅顺战役,驻守过台湾,也涉及日俄战争之辽阳会战,奉天会战等。山下奉文攻马神话中的脚踏车部队,正是该师团之中的第3联队(注:并非新马民间传说的日军所有部队都以脚踏车为交通工具)。


鲤和菊都是战功显赫的师团,广岛和久留米又同属日本关西地区,因此两军团之间带有“自己人”的心态,一起冲锋陷阵。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都看不起来自东京的“公仔兵”。又加上山下奉文也同是关西人(高知县),因此,在新马战役的野史里,有“欺负”关东人的传闻。


在新山休整了几天后,到了要攻打新加坡时,山下奉文仍然把中路交给最放心的“鲤鱼”,这群广岛人也不负众望,花了几天时间杀到跑马场附近。西路则交给菊兵团,他们攻下登加、裕廊、武吉知马,直到亚历山大路附近。然后,山下把最容易干的活儿“佯攻乌敏岛”交给宫(御林军)去执行,过后才让他们绕回新山,安全过河,经过三巴旺、义顺,巴耶里,再到麦里芝蓄水池东面。


检证—日军屠杀平民的前奏


山下奉文是如何“布阵”肃清的呢?

第一,山下把华侨人口最密集的新加坡市区,交给了以手段毒辣闻名的宪兵部队,美称为“新加坡警备司令部”,任命河村参郎少将为司令官。该部队由第2野战宪兵队,再加上两支鲤鱼旗下的连队组成,他们是第5师团步兵第11连队和第41连队,换句话说,这个所谓的宪兵部队,实质上是由半数以上的广岛兵混编组成。根据日本关东学院大学林博史教授的研究资料显示,日军把市区划分为七个区块,设置了九处检证中心,交由他们的七个部队负责(图9)。


第二,山下把市区以外的地域和离岛,交给了来自东京的禁卫兵。根据林博史教授的调查结果(2007年,《新加坡华侨肃清》第144页),笔者把它整理并翻译成【表1】。

半岛令人发指的屠杀令


第三,山下把柔佛州交给了“菊兵团”,并且要求快刀斩乱麻,一定要在三月底之前完成肃清,对象包括在新加坡沦陷前后潜逃进入柔佛各地的新加坡人。山下的计划是要该师团迅速完成任务,然后前往缅甸,加入日军阻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以求加速逼使中国投降。

第四,山下把柔佛州以外的马来半岛,交给了曾经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广岛兵团。由于他们没有紧急征战要务,所以只以三月底为“大致期限”。在第五师团的《阵中日志》(图10左侧,日军的战场记录)中,可以看到他们不时“扫荡抗日分子”直到离开马来亚为止。


林博史教授在1987年发现了一则令人发指的“虐杀令”。步兵第11联队第一大队炮小队,在3月2日的日记写道,部队在马六甲接到军令第147号,要求“铁路公路两旁500米处的华人和英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彻底扫荡”。(图10


林博史(关东学院大学)和高岛伸欣(琉球大学)两位教授分析认为,这是第5师团在中国尝过抗日游击队苦头的结果,因为中国地大,城镇间距离百里,抗日游击队躲藏在铁道或主干公路两侧至少距离500米,隐蔽性好,机动性强,打得鬼子损失惨重。很显然,广岛兵团刚刚来到南洋,既不了解马来亚又恐怕吃亏丢命,情急之下,胡搬乱套,此令凸显了日军对东南亚的无知,更是心中仇视华人到处涂炭人命的写照。


笔者也发现一则无耻的记录。原来他们于3月27日扫荡结束后的晚上,37人结队到马六甲市的慰安所发泄兽性。


纵观第5师团在马来亚肃清时期的《阵中日志》,笔者还注意到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每天早上出发的人数和晚上归队的人数都一致。所扫荡的抗日分子或不侦(可疑)分子,人数从数十到百几十人不等,都是“刺杀”,而非枪杀,更没有队员负伤的记述。由此可以肯定,日军所扫荡的对象都是手无寸铁的温顺良民,他们都是不明不白地丧失了宝贵的性命。


“屠掉新加坡”的35个刑场


日军在新加坡一共抓了多少杀了多少,我们自始至今,毫无具体线索,因此查起来茫无头绪。


从中华总商会发表的骨骸发掘数据,我们得到35个发掘地点的名称,笔者比较推崇林博史教授的叫法,即刑场,这里整理成【表2】供读者参阅。

检证者是否就是行刑者,我们也缺乏确凿的证据。80年前日军的严格保密工作,致使今天的我们,仍对这笔弥天大血债几乎一无所知。当时的日本兵参与者更是毫无悔意。一本精装的图片集把他们当时的嚣张气焰和豺狼心肠表露无遗。

近卫师团(“宫”)旗下的第5连队,防谍代号“宫3804部队”,有个激进的部队长岩畔豪雄,他在日治下的新马泰缅,推行不少分化土族的谋略(从略)。岩畔在1943年出版了一本纪念他的部队成功攻陷新加坡、统治新加坡的照片集。他趾高气昂地为该相册题字“一剑定天下”!(图11)。


然而最为伤害新加坡人心灵的是它的封面设计。黑色假皮精装封面题目,是一行金字“屠掉新加坡”,底下是兵团番号“宫3804部队”(图12)。


从哥打鲁登陆到新加坡沦陷,日军在新加坡和马来半岛发起的这场有预谋 、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屠杀,竟然能做到绝对保密,不留一张照片,更无目击纪录,只有死者如山高的骸骨,能为自己的悲惨遭遇作证。


海风呼啸,控诉着日军的暴行,哭诉着冤魂的悲哀。然而80年悠悠岁月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信徒,至今仍然全无悔意,还在磨刀霍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