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立主编《林可胜:民国医学史上第一人》(台北:梁序穆暨许织云教授基金会,2017年9月)是一本纪念新加坡出生,对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林可胜医生的文集。主编何邦立先生是航空医学方面的专家,退休后亦专注于医学史研究。借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契机,何主编开始收集各种有关林可胜的珍贵资料与图照,并花了两年的时间编汇此书稿。2017年恰逢林可胜一百二十岁冥诞,该书由台北梁序穆暨许织云教授基金会出版。
该书分量厚实,全书六百余页,除开头楔子部分为何主编交代出版缘由外,正文部分共有十个专辑,分别为序文、专访和传略、纪念文、红会(红十字会)与卫训所后人纪念文、抗日战争50周年纪念文、中国生理学会60周年纪念文、杂志和报章纪念文、事略和年谱、学术论著、英文报导,共有近90篇文章。从专辑目录中可以看出,”红会”、”抗日”和”中国生理学会”这些林可胜一生中最有关系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或史事的文章,都被编者重点收集。全书内容丰富,文章种类多样。因此,此书无论对于一般读者了解林可胜,或是学者研究林可胜,都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何主编在这本书的扉页,将林可胜称为”中国生命科学之父”、”国防军阵医学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医学之推手”,或许会令初读此书的读者产生疑惑,但在阅读过程中答案不言自明。这三个称谓,恰恰反映了林可胜一生事业中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即任职与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投身中国抗日战争、坚持学术研究。书中的纪念文章围绕着这三个主题进行或详尽或简略的论述,在此不一一评介。
本书各文章有不少亮点和有价值的文献,现列举数处。譬如在第三专辑纪念文中,陈启宇的回忆文章<我的表舅林可胜>着实可取。作为家族成员之一,陈启宇不去谈林可胜的丰功伟绩,而是从家族的关注点切入,清晰地描绘出林氏家族系谱,不禁让读者眼睛一亮,更丰富了林可胜的人物形象和家庭方面的记录。另外,抗日战争纪念文专辑中的<抗战八年追随林可胜先生的回忆>一文,更是极具代表性。文章作者刘永楙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林可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文中他细数两人往事点点滴滴,其中对于林可胜外出视察军医设备时常常光着上身敏捷行走,以及林可胜自身的睡眠训练等细节和琐事,作者都能娓娓道来。倘若不是出自当年同生共死挚友之手,一般人恐怕无法了解到林可胜的这些生活面。在中国生理学会60周年纪念文专辑中的<林可胜先生做研究的精神>一文,作者陈幸一更是回忆起林可胜去世时自己的亲身感受,字字饱含真情,令人动容,让读者如临其境看到林可胜身边人对他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本书的另一大珍贵之处是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照片、手稿、地图等。这些材料多为林可胜亲友、学生所提供,附录在相关作者的文章中。例如,”林可胜缅甸远征图”,”林可胜于美国医药援华会理事会”,”林可胜院士实验研究”等等,一张张黑白照片追溯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展示着那不应该被遗忘的精彩人生。
当然,书中亦有一些值得商榷与调整的地方。作为一本纪念文集,何主编用心良苦,将不同性质的文章归类于十个专辑中,但部分专辑中的文章与专辑主旨的联系较为松散。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纪念文专辑与中国生理学会纪念文专辑中比较明显。例如,抗日战争纪念文专辑中的<中国三大军医先进>一文,其写作时间既不是抗日战争五十周年之际,也并未提到任何抗战细节,而是以介绍性文字简单描述了伍连德、刘瑞恒、林可胜三人生平,篇幅短小,且与一般普及性文章并无差异。另外,本书标题将林可胜称为”民国医学史上第一人”,这个”第一人”的称谓若从学术史的角度考虑,可能会有争议。但作为一本林可胜纪念专辑的名称,自然可以理解。
总的来说,《林可胜:民国医学史上第一人》一书的丰富题材和内容,无疑是了解与研究林可胜的重要资料,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甚至也是学者的参考资料。何邦立主编能在短时间内收集作品范围之广,涵盖作者人数之多,其努力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因为他的坚持和付出,有关林可胜的尘封岁月才能更多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作者:
慎震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
黄贤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