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期狮校长
2017年11月18日,马来西亚柔佛西南隅的笨珍培群独立中学庆祝95周年校庆,上演校园叙事歌舞剧《稻穗垂首》,缅怀纪念已故陈期狮校长,同时设立“陈期狮教育基金”,获得热烈回响。
陈期狮校长,南洋大学第三届毕业校友,毕生奉献教育事业,在培群独中担任23年校长,迄今依然为人们所怀念、爱戴与敬重。培群将一位前校长的风范与生平事迹搬上舞台,这是马来西亚独中界前所未有的创举,牵动起新马两岸的南大情谊,展现出培群人的世代延续,分明见着了民族教育文化的薪火相传。
一、南大精神与独中教育
陈期狮校长(1937—2007),毕业于新文龙中学,之后赴新加坡南洋大学攻读生物系。1961年,陈期狮校长以优异成绩修得学位,先后在新文龙中华中学、亚罗士打吉华独中、笨珍培群独立中学服务。1968年,他受聘为吉华独中校长 。1974年,“因办学理念与董事部相左”而离职还乡。1975年,匡时杰医生就任培群独中董事长,在丘自发的推荐下,聘请陈期狮校长执掌校政,直至1998年方卸任退休。
从吉华到培群,二者之间的勾连,或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威迫利诱,企图使华校改变学制。《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后,马来半岛原有的七十所华文中学面临改制抉择,笨珍培群中学亦不能幸免地被分化为接受改制的国民型中学与负隅顽抗的独立中学。1964年,培群独中陷入严峻的生存考验,不仅师资缺乏,学生锐减,办学经费与设备更是匮乏。1966年,当局谕令培群独中另辟新校,不得在原校招生。在濒临沦亡的飘摇风雨之中,董事们抱持破釜沉舟的决心,不畏法令,坚决招生,并在1969年购得今日大笨珍校址。迁入新校地之后的五年时间,培群独中仍旧内外交困,堪称百废待举。1975年,陈期狮校长正是在这样的风云图景下毅然肩负起培群独中校长一职。
由此可见,陈期狮校长内心实蕴含着民族文化兴亡继绝的使命感。根据口述,朋友曾劝他辞去培群校长职位,到新加坡谋求更好的发展。但陈校长婉拒了这番好意,走上了这条他甘愿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道路。窃以为,其立场与意愿安置在“南大生”与“南大精神”这一脉络上去加以探究,其实也就不难理解,而且顺理成章。
展读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史,南大生不可避免地进入视野。南大生曾经是独中师资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多达两千余名南大生任教于各华文独立中学,出任独中校长的更达40人,陈期狮校长即其中一员。上世纪60至70年代,守护华文教育与民族文化,南大人的角色功能与历史意义无可替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陈期狮校长身上,浓缩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那不卑不亢的脊梁身影。
二、奉献培群,稳定中求发展
陈期狮校长是培群独中在位最久的校长,对培群独中的发展贡献良多。征诸实录,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认清教育方向,秉持办学理念
在培群独中任职的第一年,陈期狮校长便在毕业刊献词开宗明义写道:“我们必须与国民型中学分道扬镳,走自己的路线,接受董教总的领导,实行统一课程,采用华文本,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使独中成为真正的维护中华文化的堡垒,在加强民族自尊,培育有胆识,有魄力,肯为人民服务的青年,作出他的贡献”,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办学理念。
退休之前,出现把培群独中改为技职学校的杂声,陈校长对此忧心忡忡,惟恐采用新课纲与教材以后,培群将逐渐脱离独中办学的正轨。于是,他在会议上据理力争,表示全国60所独中,一所都不能少,在他执掌校政之一日,培群独中绝不容许变质。然而,校长是有所不为,绝非固步自封,对于技职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他赞同的是新山华教砥柱黄复生提倡的技职教育,曾就此事与黄老进行讨论。因受现实条件制约,最终无法落实。
(二)稳定校政,求取发展
回顾历史,培群独中走出改制后的克难阶段,逐步在稳定中求得发展,正是匡时杰董事长与陈期狮校长携手合作的时期。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培群独中主体建设逐步获得完善:1976年开始兴建科学馆,历五年建成;1981年添置科学仪器,增加图书馆藏,强化教学设备;1984年,增建六间课室;1987年耗资40余万的吴如思礼堂竣工;1991年兴建新食堂;1994年吴振煌楼设立语言视听室;1997年钟子秋楼落成,翌年正式启用,成为学校的行政与教学大楼,以上硬体建设都是在陈期狮校长任期内完成的。
舞台剧《稻穗垂首》剧照
同一时期,培群独中陆续收到来自华基政党、会馆社团、社会硕彦、热心群众、毕业校友的捐款,各类筹款活动也逐年递增,一时之间风起云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复兴运动:1979年,学校与华团联办万人宴,宴破千席,募集百万,在当时诚为一大突破;1982年,联合校友会与培群小学庆祝六十周年校庆,深受社会好评;1983至1998年间,笨珍中华商会、社团组织、商贩农主屠商,以及马来西亚华文报馆、演艺团体,纷纷为培群独中献力募款。经过陈期狮校长努力擘画,培群独中逐步走向康庄大道,在教学上也逐渐取得良好表现。
(三)拓展学生来源
早期培群独中师长需走进笨珍各地社区招生,说服家长将孩子送往独中就读。个中甘甜苦乐,当年参与招生的老师们深有感触。20世纪80年代末,一辆载满新山学生的校车驶入培群校园,学生来源得到拓展。这样的转变,源自陈期狮校长与士古来(Skudai)国光华小庄孝式老师的一次晤谈。当初,庄孝式老师拜访陈期狮校长,希望替考不进新山宽柔中学的小六生,谋一条母语教育的升学管道。陈、庄面晤长谈,最后达成共识。为了远道而来的新山区学生,陈校长调整了上课时间;庄孝式老师随后把学生送进培群。从此以后,培群独中的新山区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今比例已超过笨珍在地的学生。
(四)重视民族文化教育
校长讲话的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是民族与品德。在众人的印象里,他热衷谈论华教课题与日据侵华,其良苦用心不外是培养同学们的民族品德与思想。在有的人眼里,校长于塑造民族品德的做法也许有点迂,因此传出过一些误解的声音。惟归根结底,大家坚持办的华文教育,不正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何况教育之道,不是非此即彼,无法定于一是。被赞誉成功的,不一定就正确;被视作不合时宜的,也不见得没有影响。不管哪个年代,人们总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轻易忽略润物无声的影响。陈校长掌校二十三年,受他影响的校友为数不少。由此可知,民族文化的教育,不能以“成王败寇”来衡量评断。
必须声明的是,校长从不排拒他族文化,而是致力实践多元文化交流。他提醒学生“不应犯上沙文主义者或狭隘种族主义者的毛病”,而是“吸收他族文化的精华,融合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这种观念符合《南大创校宣言》提倡的“发展马来亚文化”。
三、追思缅怀,不朽于人间
1998 年陈期狮校长卸任退休,2007年与世长辞。十年时光,宛如流水,荡涤淘洗人事浮沉,所谓的盖棺论定变得清晰。关于陈校长的评价,是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
董事方面,前董事长匡时杰医生最有资格谈陈期狮校长。数年前,匡医生曾在一次访问中感慨自己能够长时间担任培群独中董事长,有赖陈校长等人相互扶持。而陈期狮校长能掌校廿余年,在于董事们对他的信任。当年,董事长匡时杰医生、总务丘自发将校政交由陈校长决断处理;陈校长则在下午准时到匡董事长的诊所汇报工作。长达十多年,培群校园里平时难见董事踪迹。
同事与学生眼中的陈期狮校长是位朴实敦厚的教育者。他平素尊重与珍惜老师。在他看来,老师们已是大学生,自当具备一定的能力,成熟的思考,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这一点,资深老师最能感同身受;培群独中董事部秘书王会詅学姐曾担任校长室书记,多次见过陈校长谆谆教诲,让顽童迁善改过。
学生时代,笔者有几次近距离接触陈校长的机会。初中之际,史地学会采访校长,他耐心地回答了所有问题,结束前叮咛:“你们要记住,历史不仅属于帝王将相,也包括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高中阶段,校长找我面谈,允准因家境清寒减免学费的申请。两件琐事,确实可以感受其为人的睿智与温润。2001年9月,在哥文茶华侨殉难公墓的公祭仪式上重遇校长。那天公祭,墓园举行抗议大会,反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掩饰战争罪行。在这样的场合见到校长,内心感触万千,中学听他的痛斥帝国主义的言论,毕业后见他出席公祭活动,顿时明白何谓履践。陈校长的言说、行动、精神,落实为一种情感与态度。
结语
教育路上,陈期狮校长跋涉的每一步,自有其温度与心情。正因如此,培群独中校庆歌舞剧《稻穗垂首》演绎陈期狮校长故事,才可能感动现场许多观众。而培群校方成立的“陈期狮教育基金”,目标是三年内筹措3百万令吉,一是充作师资培训之用,二是提供助学金予清寒学子,并资助毕业生再深造用途。“陈期狮教育基金”募款成绩斐然,现已逾百万令吉。根据资料,南大生物系校友踊跃发动捐款,加拿大、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校友的捐款已达12万令吉。
捃拾陈校长零星旧事,一是追念与感恩,二是借此整理史料,为母校略尽绵力,三是希望建立培群独中董事、师长、学生、校友、海内外社会的联系,通过某个有纪念意义与象征的人物,来加强培群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转化为将来行动的动力。今时今日,培群独中高度之前的那条崎岖山路,是校长默默耕耘走出来的。在这层意义上,陈期狮校长不朽。
作者为马来西亚教育工作者、自由撰稿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