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写完这封信,此刻不想交给你们,照老方法搁进抽屉,日后随时修缮。
先从我告老退休讲起。饭前午后,每当背靠着沙发闭目养神,清风徐徐拂面,轻音乐耳边荡漾,一个个场景便接连呈现,几乎全是你们的身影:你们儿时那股天真的憨态,圆而亮的眼珠子,调皮好闹不听话的蛮劲。
这意外的“收获”,一星期总有三两回,睁开眼影像即失,心情平复,盼望着下一次的重逢。妈妈呢,近些年同我絮谈不休的,脱不了你们的傻气、伶俐和叛逆,喜慰愠恼交织,冲淡并扫走了日常无端的烦忧。
当年的生活苦乐参半,家用左支右绌,餐桌上有鱼没有肉,有肉少瓜菜。基本营养注意到,可份量显得寒酸。不久,家里添了电视,日日夜夜,笑声和叱骂声不绝于耳。
孩子!童年的你们,未届中年的我们,在同个天花板下过着粗茶淡饭而喜气满溢的日子。
青年人理应吃些苦头,磨练自己。六、七十年代,名为“华校生”的我们,用一万支原子笔仍写不尽贫困与灾难。天是殖民地的天,穷是无尽头的阴霾,希望的彩虹却长悬晴空,影子投入心底。政治演变,终使新加坡成为独立国,数度转折沉浮,中年人走上老年,环境安定,教育普遍。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各自持家,各安其所。
收割的日子是快乐的,人人巴望着大快乐大丰收。这时候,两代人思想的矛盾越加难以调和,解决的办法是一方容忍,表面随和。节省对挥霍,慢节奏对急进,管制对放任……在速度与灵敏度方面,老年人甘拜下风,青年确是人类的春天,科学的鼓手。然而冬日夕照,雪花盖在老人的头顶,小小家园笼罩一层暮气。
接着,岁月侵袭两老的躯体,退化无可躲避。先是牙齿,眼睛,然后皮肤,内脏,直到手脚出了毛病,举步维艰,直到弃拐杖坐上轮椅,问题愈发严重了。
恰在暮霭沉沉之际,好心人隔三岔五网上疾呼,图文并茂:朋友!你活到这把年纪,为儿女做牛马、为社区添设施,这些“奉献”该结束了吧?快卸下担子,做你想做未做的事,去游山玩水,吃喝高歌,别等哪天长眠不醒,徒呼负负。
我能吗?说的动听,听的人微哂无言。不说手机这块附体组织神通广大,老人始终摸不透它,就说东方人的血缘关系并非止于18岁,它是一辈子、无数辈子的族系延绵。21世纪的旋风,彻底卷走旧观念旧原则,老人“懂”在心里,时刻警惕自己:靠边,再向边移!即使高等教育出身的老人,都明白过去所学的,一半回赠老师,一半折旧归零。他们愿意放下骄矜,敬畏科技;抛开原则,接受指示。文盲不识之无知识浅,老人所学己过时,旧东西抽屉里闲搁,聊当纪念。
老人偶然自嘲年青时的痴狂,把些责任原则教条往肩上挑,涉水攀岭,日跑夜赶,仿佛没了他们日月停止轮班。过份自信,异想天开,激活了青春的毅力,倒也凑就了若干事迹,果敢的“牺牲”终于换取儿女以及日后几代人的好年头。
牺牲,对!这两个字现代字典上要放大镜才找得到。找不到没关系,你准能从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那里得到完整的诠释。
今日老人的处境,不必在这里细说了。老人是孤独的,通常是无助的。老人与子女是隔岸非隔膜隔板的。老人在预算案仍占有一角,不是主角。
诉苦那么久,老人的声线沙哑了,气息短促了,未来的大小风暴老人顶不住了。山顶的金矿银矿手机上看到了,屁股下新造的电轮椅只能送他到山脚的平地。
祝福!我们同病相怜的老人们!
年青人啊,珍惜青春,望继续努力,保存清醒的头脑!
作者为独立撰稿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