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邹文学

说善堂 话善堂

11岁那年,同学说他祖母去世,我们是结拜兄弟,得去他家参加祭拜仪式。


他们给我上衣的右袖子扣上一小片蓝布,再贴上更小的一片红布。同学是老大,我们四个结拜弟弟就跟着一名领头道士在吊丧现场团团转。我印象最深的是需要走上一道小木桥,像演酬神戏常使用的道具——几个穿得邋邋遢遢的兵士,代表着千军万马呼呼喝喝就过了桥。我们过桥不作声,只听见道士在唱歌,唱潮州歌,歌声悠扬。


过桥完毕,所有亲属坐在草席上,五个坐在灵前的白袍道士再念起经文,这回是合唱,听不懂,只觉得声音融合成一片,像出自同一张口。


****


同敬善堂总务黄朝隆说,他小学念同敬学校,9岁时老师推荐他参加经乐班,至今50年,他都没离开善堂的经乐活动。这里说的经乐班,便是在红白事时负责诵经礼忏、超度祈福的念经队伍。

同敬善堂


“我读中学,当兵,后来踏入社会谋生,也常回来善堂的经乐班学习。1988年,正式成为经堂指导师,负责堂内所有相关经文吟唱的事务。


“我也去过中国潮州府城拜师,进一步学习善堂文化,加强我作为经乐指导的学养。”


我在修德善堂养心社遇见的余义源博士,八岁时便在堂兄的鼓励下,参加了这个当时设在驳船北码头的善堂开办的经乐班。每周学习经文三次,每次两小时。他当时住在金吉路,善堂会安排小巴士载他们去上课。


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没离开过善堂,对经文、锣鼓和弦乐的学习乐此不疲。直到今天,历时40多年,他与经堂文化始终不离不弃。


余博士无疑是本地难得的经堂文化实践者,更把善堂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2022年3月,他参与策划主创潮州“经乐、古乐及民俗音乐”的节目,在滨海艺术中心“心灵之乐”艺术节公开表演。


****


善堂就是单纯为丧家服务的组织?


据我所知,新加坡的善堂独资建立的学校便有两所。


目前建于巴耶礼弯的南安善堂,早在1947年便建立南安学校,地址是俗称乌桥的亚佛路。开始学校是设在善堂内,后来才在临近空地盖起正式校舍。

南安善堂


南安学校的建成,当时流传一句美言:六元五角办一家小学。根据善堂记录:1946年,逃过战争劫难的新加坡失学少年儿童众多,许多住在乌桥一带的小孩找不到学校入学,善堂便决定挑起建校重担,然而,善堂那时的存款只有六元五角。


不畏困难的善堂,登高一呼,各方热烈响应,大小商家和平民百姓都踊跃捐款。善堂董事也四处募捐。终于众志成城,南安学校得以在1947年正式开学。开始学生有200人,陆续增加到600人。


南安学校基本上就是一所义校,学生每月只需交三元学费,不需缴交其他杂费,课本文具学校按成本出售。如果是贫困学生,除了免学费,还获赠课本和文具。为了鼓励毕业生升学,善堂还代他们缴交念中学的学费。南安学校的日常开支和添购配备的开销,用了政府津贴仍然不敷,余款便由善堂支付。


另外一所善堂开办的学校是同敬学校。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善堂便决定办校兴学,以满足战后失学少年及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1949年,善堂从加冷的旧亚答屋搬到芽笼25A巷的砖屋后,学校跟着搬迁。后来由于学生越来越多,课室不够用,善堂连同学校再搬到现在芽笼29巷的堂址。同敬学校搬进新址后,曾创下在校生员600多人的纪录,上下午班总共14个班级,是芽笼区著名学府。同敬学校的学生成绩也不落人后,历届小六会考都有优异的记录,1966年还获得100%及格的骄人成绩。


可惜,两所学校都在大环境的改变下无疾而终。


****


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善堂,都大力推行施医赠药、殓葬赠棺的慈善服务。他们也颁发助学金给弱势家庭的孩子,颁发度岁金给有需要的老人,并经常捐款给孤儿院和老人院等慈善机构。


武吉知马修德善堂曾于2001年捐款100万元,与全国肾脏基金合作,在金文泰设立肾病预防中心。2008年,随需要预防中心改为医药中心。2017年,善堂福利社会在裕廊东245座楼下建立医药中心,为各族病人提供更到位的医疗服务。


同敬善堂的社会服务似乎更多样化。1995年7月,它在淡滨尼82街创立同敬学童托管中心,让区内低收入家庭7至14岁的孩子,学前或学后到中心活动、用餐和温习功课。1999年,善堂先后在红山景第123座组屋和惹兰红山第3座组屋的地面层,成立两个同敬乐龄活动中心,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多达700名。


2002年,善堂更在裕廊东开设同敬怀仁院,专门照顾智障者和体障者。怀仁院规模大,设备齐全,能同时容纳116名住院者及50名日间病人。2018年,善堂在汤申路上段设立同敬怀善活动中心,每天有数十名自闭症患者,到中心接受护理和参加活动。


****


显然,善堂是新加坡影响力颇大的慈善机构。按几年前的统计,它们有28所。


原来善堂起源于中国明末清初,一般是地方乡绅兴办慈善活动的场所,后来在潮州地区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1916年,数名潮人从潮安县浮洋镇大吴乡的修德善堂,恭请宋大峰祖师南渡新加坡,乃新加坡善堂发轫之始。


这里应该特别介绍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的成立背景。它是本地10所善堂成立的联合组织。


80 年前,腥风血雨的新加坡,日本兵到处奸淫掳掠,人民饱受苦难,粮食匮乏,疾病猖獗,医药短缺,许多流离失所流民不支倒毙,横尸街头。就是在这个日本占领新马的恐怖年代,蓝十总会发挥了救灾济世的重要作用,为各族居民施医赠药、赈济粥米衣物、也收尸入殓。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炸弹烟尘尚未落定之际,一组组身穿蓝色唐装、足履乌布鞋、头戴蓝十字竹笠的村民,正在紧张地执行救灾,包括挖掘罹难尸体殓棺移葬的工作。


蓝十总会的善行还一直持续到今天。新加坡在五六十年代发生的多次大灾难里,蓝十都联合各个善堂,给灾民送米粮日用品和救济金,并且提供临时收容所。这些大灾难包括:1951年加冷河畔甘榜武吉士大火、1953年芽笼3巷亚答屋区大火、1954年勿洛水灾、1955年甘榜中鲁大火、1961年河水山大火、1967年波东巴西水灾,以及1978年裕廊造船厂史拜罗斯号油槽船爆炸。


2002年,蓝十总会接管彩虹疗养院。彩虹疗养院有200多张床位,收容的是正在康复中的精神病病人,目的在帮助康复中的病人逐渐适应正常人的生活方式。疗养院设备齐全,设有图书馆、花园和健身房等。住院者不分种族和年龄。


****


善堂做善事,哪里来的钱?据了解,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出售骨灰瓮及神主牌,此外,许多堂友都会定期捐款。有些善堂早先投资的产业,也为善堂奠下稳固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善堂也能吸引各阶层人士提供无偿服务。武吉知马修德善堂副主席赖锦康说,每逢善堂举行大活动,全体理事不分彼此,扛桌子,摆祭品,清理会场,脏活重活都一样干。他们常需要全天候的劳作。妇女组的成员则负责准备午餐。


他补充说,有位董事,白天在学校食堂当小贩,黄昏就来善堂帮忙处理内部文件。他从小就来善堂走动,对那里的事务无所不知,是善堂的活字典,而他又愿意为大众的事效劳,几十年来如一日。


新加坡善堂的义工,少说也是一支近千人的队伍,或许他们的信仰不为你所动,他们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却实实在在地造福人群。


作者为本刊编委

Comments


⏏回到顶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