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安徽徽州,最大的惊喜就是洪坑村。
来洪坑是老徐提议的。老徐说洪坑有第八批国保单位:四座牌坊群和洪氏家庙,很不一般。
徽州的旅游资源太丰富,著名景点看也看不完。洪坑这样的小众村落基本上无人问津。老徐这几年在徽州走动,才会发现一些冷门好风物。
洪坑原属歙县,现归黄山市徽州区。洪坑村坐西向东,处在两山夹一坞中,村内民居多为明清建筑,斗拱飞檐,粉墙黛瓦,层层叠叠,自然生态十分优越。两条徽商古道在此交汇,明清时,有五千人在此居住,十分繁荣。
洪坑村,古称洪源、虹源。洪坑于宋代由洪姓和王姓两族共同建村,洪姓称之洪源,而王姓称之虹源。王和洪,是洪坑的两大姓。村中心还存有两个老池塘,据乡贤洪亚飞先生介绍,两个池塘一个属于王氏,一个属于洪氏。每年洪氏池塘荷花都开得极其茂盛,另一池荷花只有寥寥几朵开放。村里人相信风水,荷花池就是个预兆,王氏在洪坑就慢慢变弱了,洪氏则越来越兴旺。
看介绍,洪坑出了21位进士,是徽州鼎鼎大名的“进士村”。工部尚书洪远,状元洪莹,榜眼洪亮吉,“同胞三中书”洪朴、洪榜、洪梧等,都来自洪坑。上述人物最有名的是寄籍阳湖(今江苏武进)的洪亮吉,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1793年写成的《治平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论人口问题的文章,比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还早5年。洪朴、洪榜、洪梧三兄弟,时称“三凤”,其中洪榜与大学者戴震友好,戴震去世后,洪榜给他撰写了“行状”。
也有资料说洪坑只有18位进士。对此,洪亚飞解释说18位是科举进士,还有3位是拔贡进士,所以一共21位。此外,还有十多位举人。一个村,出那么多进士、举人,可见文脉极旺,年轻学子们应该常来洪坑这块风水宝地采采气,激励激励自己,金榜题名会有时。
来洪坑,主要看一连四座的牌坊群,一座比一座精美。一座贞节坊(清乾隆)、一座节孝坊(清嘉庆),这两座牌坊都是歌颂徽州女性贞节和孝顺的,都是两柱单间三楼冲天式青石牌坊,规模不大。第三座叫进士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青石牌坊,梁柱硕大,布满了双狮戏球、凤穿牡丹、仙鹤祥云、瑞兽麒麟等浅浮雕,十分精美。两根石柱基座上饰有四只石狮。进士坊,是为旌表乾隆二年进士洪本仁而建。
进士坊前有一面巨大照壁,起挡煞辟邪作用,同时也能抵御自然灾害。这面照壁宽25米,高7.8米,厚0.55米,有“徽州第一照壁”之称。徽州地区有一句民谚,叫“洪坑的照壁,黄备的祠堂”。可见,这面照壁在徽州确实人人皆知。
第四座是世科坊,这是洪坑四座牌坊中价值最高、年代最久、也是最漂亮的一座。它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青石牌坊,旌表的是洪氏一支由明至清的进士群体,共21位。众多资料上写的洪坑有21位进士,应该就是由此得来。这座牌坊的雕刻为高浮雕,比进士坊的浅浮雕还要生动精美。
除了牌坊群,洪坑的洪氏家庙也值得一看,家庙平时铁将军把门,那天很幸运,找到洪亚飞给我们开门。这座家庙为工部尚书洪远所建,其实就是洪氏家族的一座支祠。家庙建筑很有特色,依坡而建,一进比一进高,颇有气势,这在徽州祠堂里十分罕见。此外,家庙最后寝殿的龛台还是明清时期的原物,非常珍贵,龛台有两层,洪亚飞告诉我们,有专家来此看了,认为下层是明代的,上层是清代增建的。台基的浮雕十分精美,保存还算不错,部分被烛烟熏黑,图案不易辨认。
最后提一下,黄宾虹的原配洪四果也是洪坑人,最近我在读《黄宾虹年谱长编》,年谱引用了黄警吾的著作《黄宾虹在徽州》:1886年,23岁的黄宾虹奉父母之命,从扬州返歙县,娶洪氏。洪家有钱,人称“洪百万”,洪四果父亲洪荩臣 “以为他有出息”,就把女儿许配给了黄宾虹。洪夫人(四果)曾对人说:“哪晓得在结婚的时间里,他生大病,几乎不能行动,所以结婚后,即到我家疗养,才把身体调养好。”可见,黄宾虹曾在洪坑新婚夫人家养病。我特地问了洪荩臣老宅情况,洪亚飞说,因为解放后他家被划为地主,老宅都分给村民了。洪荩臣家老宅至今还存,下次再去洪坑,要去寻访。
洪坑真是一个宝藏村,一个文化坑。走过呈坎,又来过洪坑,徽州的坑坑坎坎,都是人生必经之路。
作者为特约撰稿人
图由作者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