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啸咤风云 涛声依旧
啸涛篆刻书画会成立于1971年,迄今53年,目前有会员110名,是本地20多个画会中较活跃的一个。
邹文学
2024年12月2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翻译名家严复的墨迹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严复,字几道,别号尊疑尺庵,其墨迹在星洲难得一见。然不久前,在友人处获观一件严几道的书法。内容书南宋名诗人陆放翁七绝《排闷》:“西塞山前吹笛声,曲终已过雒阳城。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上款为“曼士仁兄属”,落款仅一“复”字。钤两白文印,...
陈培福
2024年12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江南水乡黎里行
盛泽附近一带人才辈出,近现代就有:庞莱臣、张静江、张荔英、柳亚子、陈去病、张葱玉、叶圣陶、费新我、钱君、吴藕汀、茅盾、木心等。
何华
2023年9月1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高迪之城——巴塞罗那
在巴塞罗那只有两三天时间,主要为了看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的建筑,他的建筑几乎占了这个城市一半的景点。
何华
2023年9月18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色彩大师”在南洋
上海油画家陈钧德(1937-2019)长期以来是一位画坛“隐士”,说他是隐士,当然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述,他不自我炒作、不迎合市场、不巴结权贵,只顾埋头作画,生前任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
何华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读新版《石头记》札记之三
读新版《石头记》札记之三
雨石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老舍在1950年
《老舍全集》第19卷收有日记、年谱等。打开第一篇就是他1937年4月10日的日记:“……晚饭请杜宇,杨枫,孟超,式民吃‘朝天馆’,大饼卷肥肠,葱白咸菜段长三寸,饮即墨苦头老酒,侉子气十足。
何华
2021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独树一帜的南洋风情画
吴永良(1937-2020)作为浙江美术家代表团团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访问泰国,金碧辉煌的大王宫,强烈浓郁的佛国气息形塑了与江南水乡迥然不同的南洋视觉,回国后他创作了《佛国之晨》、《南洋印象》等。
姚梦桐
2021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走入曹雪芹的艺术殿堂
犹记半世纪前,曾读过1957年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启功注释、周汝昌等校订的《红楼梦》120回通行本,故事的梗概依稀记得,但对80回《石头记》原著的了解,其实是很肤浅、很片面的。
雨石
2021年10月1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香雪遗事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某年的一个晚上,我应友人之邀参加刘抗先生主持的香雪庄雅集。当晚参与的有哪些人,看了些什么书画,如今已忘得一干二净。
陈弘庵
2021年10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书中自有黄金“粮”
我读过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呆话》,那也是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哥哥介绍我到路边书摊买的。那年是1955年,我付了五角钱,是吃两碗汤面的代价。
林言
2021年10月10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南大戏剧会走过的路
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华校受到诸多限制,无法正常发展。然而,另一方面,华文中小学得到华人社会的支持,却在夹缝中努力求生存,华校生数目日益增加。为了华校毕业生能继续深造,建立一所华文大学的需求便越来越高涨。
梁以明
2021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战前新马剧运的互动
根据已故文史学家方修先生的研究,马华戏剧(话剧)萌芽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今年(2019年)恰逢马华话剧诞辰100周年。
沈国明
2021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从题跋浅谈二战前后星洲文人画家之交往
书画题跋,作为文人、书画家一种酬酢、论交、论艺与论学之形式(其表现可以是韵文或散文。见顾公硕《题跋古今》);自宋以降,迨至明清,一件书画作品常有许多同时代士人之题跋。故而,我们便可藉此窥探一代人交流往还之风流韵事。
陈弘庵
2021年10月6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
马来西亚戏剧界去年宣布展开的“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是一项具有传承和发扬华族文化意义的艰巨任务。马华剧运与新华剧运一脉相承,新加坡戏剧界理应给予关注和支持。本刊特邀请心向太阳剧坊负责人沈国明博士撰稿,介绍这项工作的开展经过。
沈国明
2021年10月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画中自有生态在 王春鑫40年回顾展观感
从蜗居十四楼的窗口往下望去,展现在风景画家王春鑫眼底的是一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斜坡,两条宽窄马路,宽的一条通向大路,窄的一条通向不远的普陀寺,旁边还有一条短短的石级,供人上下斜坡。
林臻
2021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新加坡实验剧场那些年
我1973年加入前新加坡实验剧场,也是剧场最后三届的主席(1979-1981年)。近日拜读《怡和世纪》第37期陈昌明撰写的《“海燕”催生实验剧场》,觉得该文有不尽翔实之处,有必要提出一点补充。
汪益勤
2021年10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海燕》催生了实验剧场
引言:实验剧场成立于1970年8月29日,是新加坡七十年代非常活跃的表演艺术团体,1981年解散。今年9月,实验剧场同人出版纪念刊,记下他们的创立和发展经过,也缅怀他们燃烧青春的闪光岁月。
陈昌明
2021年10月3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为时代而歌 | 独立前的本土歌曲创作
在电视还未普及的年代,人们消遣时间的摩登方式,是听广播。那一方小盒子,不管是覆盖全岛的官方电台,还是在人口密集地区才能收听到的“丽的呼声”,所播放的新闻、戏曲、广播剧,都有它庞大不挑食的听众群,像王道、黄正经、李大傻的闽南潮州广府方言讲古,那是明星级的广播大咖,拥趸不可计数。
周维介
2021年10月1日讀畢需時 15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