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许振义
1月2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文化古旅
公元493年,拓拔宏亲率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以伐齐为名,从帝都平城向南进发。到了洛阳时,拓拔宏不走了,把这里定为新的国都。
吕艳宏
1月2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核污染水搬家”危害深远
东京都小平市一位名叫田村富子的89岁老太太,将自己积蓄的存款全部投资于山林,用的都是自己11个孙子、重孙子的名字。
谢声远
1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而今迈步从头越 · 徐志广的油画探索之路
欣闻徐志广君将于今年10月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中国油画院举办大型油画个展,可庆可贺。又蒙他夫妇俩错爱,来电嘱为画册撰文,友人前进我踯躅,心中不免忐忑。
何华
1月25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
看了三小时长的电影《奥本海默》(诺兰执导),这个时候上映这个片子,很有意义。美国政客,已经把“麦卡锡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这个工具每使用一次,就会导致美国社会再撕裂一次。不存在的敌人是美国政客挥之不去的幽灵。
张松建
1月25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从英雄到凡人:马华文学史上的“南侨机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抗战军兴,南洋各地华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1938年10月,华商侨领陈嘉庚发起创办“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来自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等的一百多位华侨出席了大会。
永康
1月2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沈从文再认识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关于“五四”作家沈从文,最著名的故事自然是1988年岁晚,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准备颁发给他,却发现作家已于当年的5月10日病逝北京(享年八十六岁),成为现代文坛的一大遗憾。 时至今日,诺奖故事诚然已经褪色,再讲是老掉牙了。但在去年底,为了纪念作家一百二十周...
林恩和
1月2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乡音难改说新加坡华语
读小学时,当年的低年级的华文课文多数是押上韵的,容易朗朗上口。小一上的《华文》第一课课文,今天尚能记忆犹新。
徐海娜
1月24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华文要靠什么来打动人 ?
新加坡华人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总是有一个共同的哀叹,那就是孩子们的华文程度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要怎么去改变?很多教华文的老师都殚精竭虑,社会中的有识之士也常常出谋划策,希望改善华文教学,提升社会总体的华文水平,使得新加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保持“双语”特色。
林少彬
1月24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日军的大规模无差别杀人计划
亚洲最大规模的生化武器研发基地 这里介绍一宗“大规模无差别杀人计划”,它是真实的日军作战计划,记录在几名皇军将校的秘密战场日志之中。 时间和地点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之后的中国东北三省(伪满洲国)哈尔滨地区。日军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周边设置了所谓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臭...
李气虹
1月2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1993年“汪辜会谈”为何选在新加坡举行?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代表两岸官方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谈。
邹文学
1月2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新加坡安溪人的故事
新加坡安溪会馆2022年刚庆祝成立100周年,算得上是本地历史悠久的宗乡团体。然而,一般人对安溪人在新加坡社会做过的贡献相信所知不多,尤有甚者,有的还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卢丽珊
1月2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父亲的1958年(上)
整理父亲遗物无意中翻到1958年的日记,那年他20岁整,日记距今65年。日记体现本地典型华校生的端正字迹,写满当时青年的希望和忐忑,平凡却深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