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访朱金涛老师87岁博士出版新汉语字典
87岁 的朱金涛博士,今年出版了《汉语字形略似 同音异义字典》。
邹文学
2023年9月19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忆故人——骆水兴老先生
人生似浮云,世事无完美。一向平易近人、众人爱戴的前辈骆水兴老先生,在人生旅途上淡定地走完了104载,于今年三月十四日驾鹤西去,其为人其风范,堪称一个世代的绝唱。
林清如
2023年9月1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大马华教英才——纪家葵名扬国际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三月间访问中国期间,公开点名要现任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学院中心终身教授纪家葵回国发展,纪家葵的名字因而爆红,以下为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记者与纪家葵的访谈摘录。
郑美励
2023年9月1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莫道桑榆晚—写在友人卢大通九十寿辰
老友卢大通定居香港,素有来往,或是他过来省亲或是笔者过去游逛,都会互访。如今彼此年迈多病又逢疫情反复,不奢望今生能再见。今年他九十高龄,也仅能电话上向他祝寿,互报平安。
林清如
2023年9月14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二度当选惹兰加由议员 陈清动的农民本色与经历
从英殖民时代到日本昭南时期, 从英军重返到民众觉醒,从紧急状态到反殖浪潮,从自治到马来西亚,从独立到威权。
浩文
2023年9月1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我所知道的《星洲日报》黄溢华总经理
第一次见到黄溢华先生,是在1973年2月的东京。当时刚刚上任《星洲日报》总经理的黄先生为了对报馆进行改革,决定到有“报业大国”之称的日本考察。
卓南生
2023年9月14日讀畢需時 13 分鐘


“丈夫贵不挠”—— 张仰兴的故事
2020年4月3日下午,电台广播:新加坡为了防止冠病疫情恶化,将施行阻断措施一个月,除了供应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其他一概须暂停营业。
邹文学
2023年9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我所认识的陈凯希
有人问起我是如何结识陈凯希的。陈凯希是新马社会闻人,活跃在马来半岛;我则从小在新加坡长大。
方思涌
2023年9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曾经的马哈迪哇 坦坦荡荡一君子
1963年我们邂逅于樟宜监牢,那时笔者已在公安法令下被囚禁了6年,他是冷藏行动的受难者。患难与共,我们的友情至久不渝。
林清如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我所知道的《星洲日报》黄思总编辑
黄思先生(1911-1982)担任新加坡《星洲日报》总编辑(1950年至1977年)二十七载,被认为是继《叻报》叶季允之后主持新马华文报时间最长的老总。
卓南生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眠云卧石尔安归——记杨金荣
杨金荣一身的潇洒清姿,都存留于为数甚多的翰墨作品上。他不过半百的心性绝俗,都雕刻在百年树桐之斑纹间。
何启良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色彩大师”在南洋
上海油画家陈钧德(1937-2019)长期以来是一位画坛“隐士”,说他是隐士,当然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述,他不自我炒作、不迎合市场、不巴结权贵,只顾埋头作画,生前任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
何华
2022年3月16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我所知道的郭史翼主笔 | 新马报坛往事
“这本书(Florence Elliott, A Dictionary of Politics, 7th edition, 1973, Penguin Books Inc.)对你也许有用!”
1979年,我结束停薪留职的留英生活,返回《星洲日报》工作,沉默寡言的老主笔郭史翼先生
卓南生
2021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新加坡的奥运征途 | 从业余走向专业化
受冠病疫情影响,原定去年主办的东京奥运会推迟至今年夏天举行。这项四年一度的国际体育盛事8月初圆满落幕,新加坡代表团虽没能延续上届里约奥运会的夺冠势头,却也有些新看点。
郭嘉慧
2021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专访我国乒乓女将于梦雨
“从17岁来到新加坡……我站上了国际赛场,在各个方面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人生中最好的精力和时间,都展现给了国家和国人。很感谢国家给我机会,而我也收获了我们国人的支持。所以,我还是很圆满了。”
林琬绯
2021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14 分鐘


我所认识的T.T拉惹律师
提起T.T.拉惹律师,惊觉他逝世已23年了。认识T.T.的人,都敬仰他是一位亲切、高尚、乐于助人、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和理想的人,一位毅然挺身为真理、正义而辩护的律师。他同各族人士,特别是华族友好交往,十分融洽。
长河
2021年10月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马六甲先贤父子
王庆云(Ong Keng Hoon),福建漳浦人,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821 - 1905),终年84岁,与昔日马六甲青云亭领导层颇有关联。
苏庆华
2021年10月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被遗忘的“鼠疫斗士”陈祀邦
莱佛士于1819年登陆新加坡,开始在这个岛屿上大展宏图,尤其在1822-1823年间,他先后拟定了新加坡市政规划蓝图、新加坡各族群分区而治的策略,以及将新加坡定位为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为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由此树立了他在新加坡史上的地位。
黄贤强
2021年10月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林可胜与新加坡的两段因缘
林可胜医生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比在新加坡大。但大家或许都知道,林可胜是新加坡闻人林文庆的长子,是道地的”土生”华人,在新加坡出生和度过他的童年。
黄贤强
2021年9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殷神父的好奇心(其一)
从景德镇瓷器到王后御用陶瓷
谢裕民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