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
马来西亚戏剧界去年宣布展开的“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是一项具有传承和发扬华族文化意义的艰巨任务。马华剧运与新华剧运一脉相承,新加坡戏剧界理应给予关注和支持。本刊特邀请心向太阳剧坊负责人沈国明博士撰稿,介绍这项工作的开展经过。
沈国明
2021年10月6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画中自有生态在 王春鑫40年回顾展观感
从蜗居十四楼的窗口往下望去,展现在风景画家王春鑫眼底的是一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斜坡,两条宽窄马路,宽的一条通向大路,窄的一条通向不远的普陀寺,旁边还有一条短短的石级,供人上下斜坡。
林臻
2021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新加坡实验剧场那些年
我1973年加入前新加坡实验剧场,也是剧场最后三届的主席(1979-1981年)。近日拜读《怡和世纪》第37期陈昌明撰写的《“海燕”催生实验剧场》,觉得该文有不尽翔实之处,有必要提出一点补充。
汪益勤
2021年10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海燕》催生了实验剧场
引言:实验剧场成立于1970年8月29日,是新加坡七十年代非常活跃的表演艺术团体,1981年解散。今年9月,实验剧场同人出版纪念刊,记下他们的创立和发展经过,也缅怀他们燃烧青春的闪光岁月。
陈昌明
2021年10月3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为时代而歌 | 独立前的本土歌曲创作
在电视还未普及的年代,人们消遣时间的摩登方式,是听广播。那一方小盒子,不管是覆盖全岛的官方电台,还是在人口密集地区才能收听到的“丽的呼声”,所播放的新闻、戏曲、广播剧,都有它庞大不挑食的听众群,像王道、黄正经、李大傻的闽南潮州广府方言讲古,那是明星级的广播大咖,拥趸不可计数。
周维介
2021年10月1日讀畢需時 15 分鐘


回忆林明洲
我在中正念书时,常到戏剧会图书馆借阅剧本,不过,应是等到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留意反映本地现实的剧作,印象较深的剧作家有岳野、征雁、林晨,还有林彤。
邹文学
2021年9月2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回忆刘仁心
1960年,我参加中正戏剧研究会三个本地独幕剧的演出,被分配饰演《渔岛风云》里一个十岁华族儿童。这个角色从开幕到落幕几乎都留在台上,台词也有好几段,对我当然是一个考验。
邹文学
2021年9月2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回忆黄天能
1959年,光洋校友会筹备演出多幕剧《十字街头》,我参加道具组,工作就是收集舞台上所需的家具和用具。至于固定的布景如墙壁就由布景组负责,那可是从无到有的制作。
邹文学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我国先驱画家群聚广告业
本文关心的是1930年代至1960年代中叶的星洲华文广告美术事业。这时期的广告制作画手多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或全职的艺术工作者。
李楚琳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南洋画派 - 论者心中的美丽憧憬
姚梦桐先生是新加坡备受尊敬的资深艺术史学家,曾获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任职于教育界,勤勤恳恳,1996年获颁国庆表扬奖。
姚梦桐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13 分鐘


赤艺人的自我期许
赤道艺术研究会以“提倡健康艺术,发扬正派艺术”为主旨,提倡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赤艺几个美术导师都推崇十九世纪俄国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如列宾(Repin)、苏里柯夫(Surikov)、伊凡诺夫(Ivanov)等。
姚梦桐
2021年9月8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他们走过的峥嵘岁月
第一代画家刘抗指出:“在新派画遍布新马的时刻,赤道艺术会以昂然的姿态,异军突起,确实引起不少人的注意”,1他肯定赤道艺术研究会(后文简称赤艺)在当日画坛崛起的态势。
姚梦桐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一九五十年代的艺研会与巡回美展
战后五十年代在反对黄色文化,反对殖民主义,提倡爱国文化,主张文化工作者以不同艺术形式反映人民诉求的声浪中,“星洲一九五三年度华文中学毕业班同学艺术研究会”(艺研会)的美展应运而生。
姚梦桐
2021年9月6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回忆郭宝崑
我和郭宝崑有多点来往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十多个华语戏剧团体,在成功举办了两个联合演出《小白船》和《乌拉世界》后,便主办了戏剧营和戏剧史料展。我参加了史料展的筹备工作。
邹文学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先驱画家群聚广告业(下)
汝器画室Ju Chi Studio里峇峇利路306号
该画室是本坡英年早逝的先驱画家张汝器1930年2月设立的,当时《叻报》为它登了一则介绍文字,报界名笔陈炼青、方怀南、马蝶影、林蔼民等十人挺身推荐,可见张汝器深受文艺界倚重。1张来自潮州绘画世家,自小善画,上海美专毕业后自费留学
李楚琳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画家卢衡
本坡华侨中学礼堂左右挂着两幅大油画,陪伴数代华中莘莘学子渡过了青春与动荡。一幅是新加坡著名先驱画家钟泗宾的作品,另一幅的作者却鲜为人知,虽然他也曾经当过华中及南洋美专之教员,还是中华美术研究会的创会成员之一。
李楚琳
2021年9月3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回忆郑民威
1961年,我到维多利亚剧院观看艺术剧场呈献的四幕话剧《林冲夜奔》,那是吴祖光的剧本。白虎节堂的那场戏一落幕,我立即借着暗淡的灯光翻阅演出特刊,演高俅的是谁?郑民威。
就在那时刻我记住了郑民威穿上高靴的形象:身材特别高大,表情尤其威严、性格骄横跋扈、为人阴险狠毒。他的台词不多,不
邹文学
2021年9月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