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 部 文 章


回忆林明洲
我在中正念书时,常到戏剧会图书馆借阅剧本,不过,应是等到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留意反映本地现实的剧作,印象较深的剧作家有岳野、征雁、林晨,还有林彤。
邹文学
2021年9月2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回忆刘仁心
1960年,我参加中正戏剧研究会三个本地独幕剧的演出,被分配饰演《渔岛风云》里一个十岁华族儿童。这个角色从开幕到落幕几乎都留在台上,台词也有好几段,对我当然是一个考验。
邹文学
2021年9月2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回忆黄天能
1959年,光洋校友会筹备演出多幕剧《十字街头》,我参加道具组,工作就是收集舞台上所需的家具和用具。至于固定的布景如墙壁就由布景组负责,那可是从无到有的制作。
邹文学
2021年9月1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回忆郭宝崑
我和郭宝崑有多点来往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十多个华语戏剧团体,在成功举办了两个联合演出《小白船》和《乌拉世界》后,便主办了戏剧营和戏剧史料展。我参加了史料展的筹备工作。
邹文学
2021年9月5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回忆郑民威
1961年,我到维多利亚剧院观看艺术剧场呈献的四幕话剧《林冲夜奔》,那是吴祖光的剧本。白虎节堂的那场戏一落幕,我立即借着暗淡的灯光翻阅演出特刊,演高俅的是谁?郑民威。
就在那时刻我记住了郑民威穿上高靴的形象:身材特别高大,表情尤其威严、性格骄横跋扈、为人阴险狠毒。他的台词不多,不
邹文学
2021年9月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bottom of page